生态文明重实践,青春聚力正当时。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1月8日-7月12日,12BET无废城市建设——矿山煤矸石绿色利用及生态修复社会实践团前往北京优生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优生基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及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调研。
【第一篇章:科技引领,绿色转型新突破】
1月8日,调研首站,实践团抵达北京优生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温焕君工程师详细介绍了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前沿技术和公司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微生物技术将煤矸石这一传统废弃物转化为宝贵的人工土壤资源,展现科技创新在生态环保领域的无限可能。成员们不仅了解了煤矸石转化为人工土壤的全过程,还与公司技术团队进行了深度对话,共同探讨技术应用的广阔前景。刘桂莹介绍了本次实践调研的概况与愿景,表达了对优生基技术的高度认可及合作期待,希望双方能携手共进,推动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广泛应用。
图1 企业及实践团代表进行公司、技术及实践情况交流和土壤样品展示
【第二篇章:红色传承,砥砺前行新动力】
在建党103周年的光辉时刻,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7月9日至10日,实践团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多个博物馆及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革命精神学习,旨在通过参观学习,感悟革命精神,坚定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和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首站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红领巾讲解员引领实践团穿越革命岁月,感受先烈的牺牲与努力。珍贵照片与文物让人置身硝烟战场,红色基因展区则展现了先辈的崇高品质与坚定信念。此行不仅铭记历史,更激发了成员们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誓将红色基因传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二站为东胜区烈士陵园。通过瞻仰烈士塔、默哀献花等方式,缅怀先烈英勇献身,心怀感恩敬仰。实践团以先烈为镜,铭记党恩,誓将投身无废城市建设、煤矸石绿色利用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为建设美丽中国、民族复兴贡献力量,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第三站——鄂尔多斯博物馆。作为红色教育重地,博物馆深刻铭记着党的辉煌奋斗历程,每一块展板、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诉说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与卓越贡献,让人心生敬意。煤矿展区展现煤炭产业从手工到机械化的飞跃,技术革新与矿工智慧并存。矿坑生态修复案例生动展示资源开发与环保和谐之道,为煤矸石利用与生态修复提供宝贵经验,启迪人们迈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4 实践实践团于鄂尔多斯博物馆参观地区特色文物、探究煤矿发展历史
第四站——准格尔旗博物馆。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展示启迪了生态修复的新思路。煤化工与煤炭科普厅揭示了资源智慧利用与绿色发展的前景,而民俗风情与历史文物厅则展现了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与深厚历史积淀。这些宝贵经验不仅为生态项目提供了创新视角,也强调了文化融合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实践团更加紧密地融入地方社会,共同绘制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三篇章:实地调研,科技创新显成效】
7月10日至11日,实践团迎来了高潮部分,亲赴内蒙古优生基人工土壤技术改良盐碱地示范基地进行深入考察。在这里,实践团亲眼见证了煤矸石加工工艺的神奇,如何将废料转化为保水透气的种植土,并显著改善了盐碱地的种植条件,使玉米、向日葵等作物茁壮成长。通过实地采土、作物观察及与村民的交流,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其面临的挑战。针对现有问题,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强调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推广成熟技术,并呼吁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旨在为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青年服务国家,实践中学以致用,长见识增才干。本次调研,实践团见证了煤矸石人工土壤技术改良盐碱地的成效,提升产量与质量,亦直面技术推广难题。成员们立志加强研发,优化策略,助力盐碱地可持续利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青年,实践团成员志在投身绿色科技实践,以煤矸石资源化利用为基,书写循环经济新篇章,激发环保热情,共筑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