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2日,国科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师生一行人由宣化区出发,经过张家口市区,再及张北县。沿途海拔高度不断升高,大巴车朝发怀来盆地暮至冀西北高原。车窗外的景观逐渐发生变化,而清晰观察到这些变化并搞清楚变化原因则正是我们此行野外实践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宣化莲花葡萄小镇,分布紧密的漏斗状葡萄架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农业符号。站在高处,宣化颇具特色的葡萄种植景观便映入眼帘。流连于这充满新奇感的景象之中,除了震撼,更加值得被记住的,是在地理学专业知识的指引下,对于种植园整体及其细节的细致观察与深入思考。为何葡萄架上方需要架网?叶片上的白色斑点是何种原因导致?漏斗形葡萄架有何生产优势?当地种植葡萄的条件如何?问题层出不穷,但在同学们、老师们及与当地葡萄园主的交流之中均得到了圆满解答。充分讨论和分析后,同学们了解到,漏斗型葡萄架充分利用了光照、降水等自然条件,在传承中经过历代种植者的技术改进,愈发显现出独特的价值。葡萄小镇
除了葡萄园,师生一行人还密切关注沿途公路两边的玉米地。从北京到张北,农田中都能时不时地见到玉米的影子。而玉米在各地的种植、生长状况却不尽相同,也反映出了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因地制宜和合理安排农时的特征。在农业生产布局上,自然与人文要素密切关联,不可分割,应通盘考虑。经热烈讨论,同学们对于农业地理学相关理论方法系统的认识得以进一步提升。我们也认识到,农业生产活动须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合理安排作物类型和种植结构;在农田管理上,应合理施肥,尽量施用农家肥,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真正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玉米地
之后的行程中,我们从宣化到张家口再向西北方向行进。沿途植被逐步从森林景观转为草原,二者之间的过渡特征逐渐展现出来,这主要是年均降水量逐渐减小、大气湿度降低的缘故。时间序列分析表明,自然环境无时无刻不发生变化,而且人类活动影响也在加剧这些变化。
在7月22日的行程中,老师和员工们考察了宣化旅馆及张家口去往张北县的公路旁的撂荒地,还在张家口市区大境门附近对周围地貌和水系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之后,同学们运用自然地理学知识分析了植被景观差异的原因,对各地自然条件的区域分异及其影响进行了思考和探究。大境门旁的河流水质浑浊,说明流域土壤侵蚀相当严重去往张北路边的防护林与草地
自然地理具有综合性特点,但区域植被和土壤可视为环境的两面“镜子”,记录着这个地区的综合自然环境信息。降水的淋溶、人类对植被的恢复工作、土壤侵蚀与沉积等等,如此诸多自然和人类的活动的影响与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都隐藏于参与考察的师生们脚下所踩的土地和目之所及的植被景观中。结合沿途调查,我们根据课堂学到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分析了植被恢复、水土流失、风力资源分布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意义等问题,充分认识到运用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周围资源环境等问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