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野外科研实践纪实(八)

  • 雷舟帆 项梓浩 周睿 孙淼 毛逸涛
  • Published: 2023-08-05
  • 1187

        8月27日上午,老师和同学们一同来到了我们这次野外实践的最后一站 –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下的绿色遗产,不仅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和锻炼的理想场所,更是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

        公园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将自然景观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南园以湖泊为主,北园则以山丘和森林为特色。整个园区的规划充分考虑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了湖泊的自然净化、绿色休闲功能等。奥利匹克森林公园野外实践

        上午9点实践开始,老师和同学们首先观察了公园内的植被特征。公园内的植被丰富多样,包括了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和锻炼的场所。公园植被的选择和布局充分考虑了植物的生长习性、树种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使得植被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

        公园内人工河道和水域布局也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湖泊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溪流模仿了自然山涧的特征,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体验。

        此外,公园内的人工湿地也是考察的重点之一。湿地的设计充分利用了自然的净化机制,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有效地净化水质。湿地还为许多水生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空间,增加了生态多样性。

       爬上仰山,往南边望去,北京中轴线依稀可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对北京中轴线也获得了一定的认识。北京的中轴线是一条自南向北穿越市中心的虚拟线,见证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活力。起源于元代的大都城规划,中轴线成为了皇城的主轴,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追求。沿着这条线,我们可以看到永定门、天坛、前门大街、天安门广场、故宫、景山公园、鼓楼和钟楼、北海公园和什刹海等重要地标。这些地标连接了皇权的象征、人民的广场、商业的繁华和自然的美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民一体理念。在现代城市规划中,中轴线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连接了城市的历史和现代,文化和商业,自然和人工,成为了连接城市各个方面的纽带。北京中轴线

       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进行了自然地理野外实践的总结交流,首先吕昌河老师回顾了此次考察的路线,简要总结了这次考察的主要内容;然后戴君虎老师就奥森公园的设计理念和布局进行了讲解。之后,每位同学就这次实践的收获和发现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拟撰写的实践报告题目,对改进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提出了建议。

       此次考察的路线长达1500-2000km,涵盖了丰富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从山地到盆地,从干燥到湿润,从高原到低谷,同学们对中国的自然地理的空间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践路线和实践区地形变化图

       总结来看,自然地理野外实践之行分为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沿着这条葫芦型线路,感受宏观上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带性分布差异,沿着这条口字型线路,我们从北京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到张家口和乌兰察布的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每一个地点都展示了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同时,我们观察到多种土壤类型,从北京密云、延庆的棕壤/褐土,到张北草原的黑钙土,栗钙土,再到大同地区的黄绵土,既体现出了土壤的地带性分异特征,也展示了地形、母质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实际感受到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条主线是深入理解自然地理的非地带性规律,观察和体验多种地貌的形成原因。从黑龙潭和古崖居的花岗岩地貌,观察了解了山地生态系统中,岩石风化和侵蚀过程的影响,到仙栖洞的白云岩溶洞,展示了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和雨水渗透和地下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再从大同火山群,我们看到了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地貌特征,最后到张北草原和乌兰察布黄旗海的高原地貌,让我们体验了气候、地形、土壤以及人为活动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生态系统形成和变化。本次自然地理野外科研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提高了对自然地理特征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认识。在最后的讨论和交流中,他们各自提出了感兴趣的议题,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耕地保护、官厅水库地区水文特征与水源保护、北京与大同地区植被覆盖的区域差异等诸多论题。这些议题不仅反映了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科的深入理解,还展示了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两位老师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与同学们充分沟通并给予专业的指导。同学们敢于提问,勇于探索,老师不仅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还引导大家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兴趣和探索精神。最后,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满满的收获感中,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圆满结束